5個貼地會計小常識

提起會計,人們通常會想到「經常加班工作」、「要考很多份卷」、「斷六親」、「做核數升職一年升一級」、「做核數捱三年便上岸」等等。當然,以上所說的也是會計的一部分,但會計本身並不是一個「離地」的概念:即使是一般人,在日常生活上也會遇到很多有關會計的事情,有時候甚至簡單得連當事人也不知道他已經用上了會計的知識行事。

事實上,我會說會計是有關金錢的遊戲:只要是有關金錢的事,會計必定能參一腳。在此分享一些生活上會遇到的有關會計的小常識。看完後你將會發覺,原來會計與一般人的距離並不是那麼遠,更可以幫助你作一些理智的決定。

一、買了樓便變得很窮?

有朋友結婚了,也買了樓,但當我笑說他已經是有錢人之時,他便回應我說他很窮,現在出外吃飯都要深思熟慮,不能像以前那樣隨便選擇,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離港旅行。

其實在會計的世界,資產也是財產的一部分。他的情況是現金流不足,所以當要做一些要使用現金的活動時,變得需要三思而行。但是他確確實實已經半擁有數百萬的資產(雖然仍然要供十數年),財產更因升值而有數百萬元的進帳,斷不會是窮人。以後,你懂得怎樣區分「真窮人」和「偽窮人」了吧?

二、沒錢便用信用卡付款?

很多香港人都愛「先洗未來錢」,往往只要打開電視,便會看到很多借錢「清卡數」的廣告。一直以來,我對這個現象都感到一頭霧水:為什麼明知自己沒有錢,也要用信用卡購物呢?難道他們不知道信用卡就是使用自己未來的金錢嗎?

當企業要使用信用卡付款時,會計師會在刷卡時把付款進賬,再在實際付錢時把金額從現金帳扣除,這令會計師們清楚知道公司戶口必然在一個月後少了某金額的現金,從而控制好現金流。我想使用信用卡的普通人,也應該要學習這種記錄的方法,而非隨興胡亂「碌卡」。

三、買iPhone只是為了感覺良好?

有人買iPhone是因為他們是果粉,每次出新機也必然追捧,或覺得使用這個品牌會散發出莫名的優越感;但亦有人買iPhone是因為覺得能保值,在一、兩年後換電話也能賣得好價錢。

事實上,這是關於一個重要的會計概念:折舊。一件東西被用過後,在別人心中便會變成二手,不願意花上正價購買,因此在會計上便會以特定的速度和金額減值。然而iPhone之所以能保值,是因為在二手市場也有很多買家,證明它的二手價格並不低,令它的折舊速度減慢,折舊金額減低。原來,買電話也能談到會計。

四、健身會籍每月只要百多元月費?

在街上當碰到推銷健身會籍的健身教練,遊說路人只要帶同朋友來,每個月的最低會費只需百多元,實在沒有不參加的道理。

在會計裡,這的確是真的,每個月也只會記帳百多元,但是這往往是有附帶條件的:一來健身教練會時不時向你銷售不同的課程,結果某一天你的月費可能增加了五倍以上;二來他們一般也會要求你先付數年的費用。

這在會計上是不好的行為:這會大大影響現金流,而且也會冒上健身中心倒閉的風險,當事人無法取回未使用的健身Quota,最後得不償失。

五、賣魚蛋賺到笑?

曾聽過不少人說想開小食店賣魚蛋、燒賣,只要選中旺區、人流多就必能成功。這真的是必然的嗎?

數月前看到新聞,指譚小環在旺角的魚蛋店結業了。愛吃街頭小食的人想必不會對譚小環的「渣哥」感到陌生,也會知道即使「渣哥」的小食不便宜,也會有很多人願意付錢購買。因此,當知道旺角的分店做不下去,很多人都感到驚訝。

原因十分簡單:它的租金太貴,即使賣魚蛋的盈利高和魚蛋的成本低,租金的成本卻令整盤生意一直虧損。這說明了做生意不能只看收到的錢,也要看成本。這是簡單的會計概念,但卻能令一眾創業家知道究竟他們的生意是賺錢還是蝕錢。

看來,會計概念在日常生活實在太常見了,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「離地」。